清明将至,草木初萌。4月1日,学院70余名师生党员和群众代表在学院党委书记王西军的带领下,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。他们走进扶眉战役烈士陵园,在烈士长眠之地追思英魂;他们探访杨凌乡村振兴示范村,在阡陌纵横间感受时代脉动。这场“红色记忆+绿色发展”的特殊党课,以“忆苦思甜”为主线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,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田,为学院教师和青年学子注入精神养分。
松柏肃立处 追寻血色印记
上午九时,在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前,全体师生整齐列队,举行了庄重而简朴的祭扫仪式。全体师生肃立,向为祖国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烈士忠骨默哀鞠躬,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哀思。王西军带领全体在场党员重温誓词,并在后续的致辞中向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铮铮誓言,响彻陵园,表达了师生们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精神的坚定决心。
师生们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,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、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、一组组详实的战役数据,生动再现了扶眉战役的壮烈场景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师生们依次参观了“审时度势 运筹帷幄”“诱敌深入 决战扶眉”“军民齐心 踊跃支前”“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”四个展厅,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、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的崇高精神。
畅游乡村里 触摸振兴脉动
在接受烈士精神的洗礼后,师生们走进杨凌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——五泉镇王上村。在村副主任刘艳的带领下,缓缓走进乡村学堂、中华进士院、科举体验馆、廉政教育馆……“除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外,王上村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,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‘王上模式’,成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、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新范本。”刘艳自豪地说。
廉政教育馆里,一幅幅发人深省的廉政漫画、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、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廉政警句,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腐败的危害,进一步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,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。“这真是一个‘宝藏村落’”,教工第二党支部副书记任国霞说,“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,王上村廉政教育馆是鲜活的‘学习材料’。”
时空对话间 赓续精神血脉
在返程的车上,师生们热烈地交流着今天的感悟和收获。“这些烈士牺牲时大多很年轻,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留下一张照片,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。”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贾盼动情地说,“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,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”退役士兵、学生党员张大路深有感触,“触摸烈士冰冷的大理石墓碑,再看到王上村火热的乡村振兴图景,突然读懂了‘苦’与‘甜’的辩证法。”青年教师樊俐彤的发言引发了共鸣,“从‘小米加步枪’到‘大数据种田’,变的是技术手段,不变的是为民初心。我们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用信息技术为农业现代化赋能。”
参与活动的师生们深刻感知,在这片被鲜血浸润过的土地上,一场新的“战役”正在打响——用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,让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的梦想,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甜美的果实。